期刊封面
旴江55位医药历史名人传略(续二)<sup>*</sup(3)
32 李梴
李梴(约明嘉靖至万历年间),字健斋,江西
谢强(1953―),男,江西临川人,国家一级主任医师,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江西地方医学史、针灸及中医五官科学。E-。
*** 通信作者:黄冰林(1983―),女,博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江西地方医学,针灸学及中医五官科学。E-。
(接《江西中医药》2019年第4期)22 赵宜真赵宜真(?—1382年),字元阳,号元阳子,江西安福县人。南昌新建西山净明道五传祖师,医药学家。少通经史,长习仕业,因久病不愈乃弃儒入道,曾师事南昌高道李玄一及西山净明道黄元吉。赵氏精通医术,常自制成药,施以济人,被时人所重。撰有《仙传外科秘方》11卷(1395年刊行),传世。是书首述医论方证,次列外科疾病36症,病形图24幅。赵氏认为痈疽之名虽有20多种症状,然而重要的只有两样,即阴症和阳症而已。对各种痈疽的临床症状、病因及治疗作了详尽阐述,并强调对痈疽要及早治疗。书中收集了民间治疮疡、杂病的单方和验方,内容丰富,涉及妇、儿、五官科的论治经验,其中大部分是未见经传的,不少方剂和治法成为后世外科的传统方药和方法,特别是对痔疮的治法和一些急症的处理方法,至今还运用于临床。该书是治疗痈疽外科方面的专著,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历史影响。23 赵瑄赵瑄(约明代初期),字文英,江西南城县人,医学家。赵氏一生力探岐黄之秘,精通医理,医术高超,经验宏富,医名享誉四方。经由地方保举,选拔进宫,官至太医院御医。李西涯《西涯文集》有云:“余始来京师,即闻御医赵君名。观其察脉断症皆应手,发药无少疑滞而多奇中,非专门名医不能及。四方负疴求治者云集,无虚日。”赵氏有医德,对待病人不惮烦,不问富贵贫贱,皆竭力一一应之,不计报酬,人服其神。《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医术名流列传》和正德《建昌府志》皆记其事。24 刘瑾刘瑾(约明代初期),字永怀,号恒庵,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医学家。师从宋代针灸名医席弘的第11代传人陈宏纲(陈会)学针灸术,尽得其传。聘为宁王府医官,因其精医学擅针术,颇为宁王朱权所赏识,认为“独刘瑾得其指下之秘,故能继宏纲之术而无坠也”。宁王命刘氏重新校订和补辑其师宏纲的针灸医书《广爱书》(今佚),并改名为《神应经》,刊刻于世,使旴江席氏针灸医派学术广为流传。刘氏还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撰有《神应秘要》1册,已佚。《神应经》1卷(1425年刊行),是一部针灸学专著,设有百穴法歌,记载病证548条、穴位211个、诸病配穴及针灸禁忌,并附以折量法、补泻直诀、取穴图说、灸四花穴法及诸风、伤寒、痰喘咳嗽等诸多病证,内容精炼,切于实用。书中所列席弘医门从宋迄明传承12世的“针道传宗图”,是研究针灸史和江西地方医学史的重要文献。清修《四库全书》时,将该书收入子部医家类。25 徐凤徐凤(约明代初期),字延瑞,号泉石,江西弋阳县人,医学家。徐氏酷爱针灸,游学四方,遍访名医,博搜广辑。自建文二年(1400年)于倪孟仲处学针法,次年过扬州于彭九思处传习窦汉卿针术,其后游临川、豫章传习到席弘医派的《广爱书》《神应经》,遂将席弘针灸经验改写成《席弘赋》,并收入于所著《针灸大全》中,传播了席弘针派的学术思想,由此后世诸多针灸医籍都收载了《席弘赋》。徐氏极力推崇席弘针术,在《席弘赋》中盛赞:“学者潜心宜熟读,席弘治病最高明。”正统四年(1439年)徐氏撰成《针灸大全》6卷,今存。书中保留了许多重要的针灸学历史文献,注重针法和按时选穴手法,其中“子午流注针法”“灵龟八法”“飞腾八法”堪称是按时取穴法之准绳。全书内容较多地采用歌赋形式记述,这一著述特色对明、清时代针灸歌赋的不断涌现有着较大的影响,也为后世研习者提供了一条便捷的学习途径,亦为其后杨继洲《针灸大成》的编纂创造了有利条件。26 万全万全(1499—1582年),又名全仁,字事,号密斋,祖籍南昌,医学家。世医出身,祖父为南昌名医,后迁居罗田,以幼科闻名乡里,父亲也为小儿医,人称万氏小儿科。早年习儒,为廪生,仕途不顺,转而学医。在继承家学基础上,博采诸家之长,医术精湛,熟谙诸科及养生之学。治学严谨,医德高尚,行医50余年,以儿科、妇科、痘诊科享有盛誉,在养生保健理论和实践方面独树一帜,誉满鄂、豫、皖、赣,曾获知县与布政使赠予“儒医”称号,清初被康熙帝嘉封为“医圣”。晚年总结祖辈及个人临床实践,撰有《广嗣纪要》《幼科发挥》《育婴秘诀》《痘疹心法》《片玉痘疹》《片玉心书》《养生四要》《保命歌括》《伤寒摘锦》《妇人科》等10种医籍,后被收入《四库全书》颁布天下,为海内外医家所推崇。清代沈金鳌、武之望,日本丹波元坚、汤本求真,朝鲜许浚等著名医家均在个人著作中援引万氏学术,并给予高度评价。所撰《幼科发挥》被后世奉为儿科临证之圭臬,提出“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的著名观点。所撰《养生四要》,提出的“寡欲、慎动、法时、却疾”观念,在养生保健、预防疾病、优生优育等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比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心理平衡、营养均衡、适当运动、戒烟限酒”的养生理念早几百年,而且内涵更全面、更先进、更科学。27 饶鹏饶鹏(约明代中晚期),字九万,号东溪,江西临川县人,医学家。精医学,“得医学之的”。挟技长期居于广东,名噪一时,正德壬申年(1512年)以医功受冠带。饶氏学术上尊张仲景、朱丹溪、李东垣、刘河间四子为正宗,于嘉靖七年(1528年)撰《四子之要》8卷,后刊刻时改名《东溪节略医林正宗》。该书为综合性临证医学方书,首卷列《脉赋》及药物基本知识,其余诸卷分别为“长沙张仲景伤寒方法”“丹溪先生气血痰郁四证方”“东垣李先生治内损方”“河间刘守真先生外科秘要”。书中所汇集各类病症诊治法多为饶氏的临证经验,经验独到,颇具特色。黄玠作序誉之:“临川饶东溪叟之医之学,得其源委。已人危矣,如手发蒙……手篡《四子之要》,可谓得医学之的者矣。可传也……叟名鹏,字九万,以医功冠带于正德壬申之禩。”28 易大艮易大艮(1510—1590年),字思兰,江西临川县人,医学家。生平未详,精于医,学术造诣颇深,治病经验丰富,但著作仅流传有医案18则,撰成《易氏医案》。清代医学家王琦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将《易氏医案》收入宝笏楼《医林指月》刻本中刊行。易氏认为,“治病贵先识病性。”所载18案,其案虽少,特点突出,每证必据脉求因,审因辨证,推究传变,定方用药,治法以开郁为先,补益随后,案末附有自制经验方11首。18则医案中有9则体现了重治脾胃的思想。如易氏曾治一士大夫,素耽诗文,夜分忘寝,劳神过极,忽身热烦渴,自汗恶寒,四肢微冷,饮食少进,予以人乳并人参汤与服之,二日即愈,终夜安寝。易氏认为,人乳、人参俱为补脾益胃之品,故“见效最速”。王琦在《易氏医案·跋》中提及:“易思兰先生医按……偶检帙再读,耳目为之一新……读之可以开人心眼,特授诸梓,以公同好”,并且赞其可为“后学金针”。29 李象李象(约明代晚期)字汉仪,号石泉子,江西清江县人,医学家。嘉靖年间诸生,幼习举子业,精研易学及诸子百家,博学工诗,后因重病而延东阳名医卢廉夫诊治,未逾年疾瘳。卢奇象才,遂尽心教之,象尽得其学,竟以医名世。曾游京师,公卿争以礼致之。李氏有感于时医疗疾投药每因讹传而伤生害人,故于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撰成《医略正误》(又作《医略正误概论》),刊行于世,以正其误。全书分为上下两卷,列举了50余条医者在诊脉及治病用药中容易出错的地方,逐条详加辨正,并附医案佐证其说,而对“发热”一症阐述尤详。卷上前部分为时医之误十六论,后部分专论成人热证失误;下卷详论小儿发热之证,先是总论,次列热证总纲,又列热证18病证的病因、证候类型,最后为泛论热证治例。王树芬认为:“《医略正误》一书,是作者针砭时弊的杰作,是对发热这一临床常见症候的全面鉴别和阐释,可说是中医学最为全面的一部《发热症状鉴别诊断学》有很高的学术价值”。30 龚信龚信(约明代中期),字瑞芝,号西园,江西金溪县人,医学家。精岐黄术,曾任明太医院医官,以医名世。撰有《古今医鉴》8卷,由其子龚廷贤续编,初刊于万历四年(1576年)。龚氏提出“王道”论,重视《内经》阴阳互根之说,倡导东垣“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论,提出“胃气弱则百病生,脾阴足则万邪息,调理脾胃为医中之王道,节戒饮食乃却病之良方”,主张“医称多术”,这也是龚氏祖孙三代成为太医院医官的基础。所撰《古今医鉴》是一本综合性医书,书中首论脉诀、病机、药性、运气等理论基础,分论内、妇、小儿及五官等病,理法方药俱全,切合临床,并且龚氏在《古今医鉴·卷十四·麻疹》专篇首创“麻疹”一词。所搜集文献上自《内经》《难经》,下迄金元诸家学说,并能结合己见论述病证;所收方剂颇为广泛,其中还记载了不少民间验方和外治、针灸疗法,很有参考价值。31 龚廷贤龚廷贤(1522—1619年),字子才,号云林,又号悟真子,江西金溪(今江西金溪)人,医学家,江西古代十大名医之一。出身中医世家,御医龚信之子,幼攻举业,屡考不中,弃儒从医,随父攻读岐黄术。曾隐居云林山中,遍览医书,又访贤求师,见多识广,医术精邃,通晓临床诸科,行医长达70载。曾任太医院吏目,因治愈鲁王妃臌胀病,鲁王南丰(今江西南丰)人,医学家,江西古代十大名医之一。少年习儒,为邑 生,颇负奇才,青年时期因病学医,博览群书,精究医论,临床疗效显著,慕名求医者众多。晚年因感初学者苦无门径可寻,乃收集医书数十家,“寓目古今方论,论其要,括其词,发其隐而类编之,分注之”,著成《医学入门》九卷(1575年刊行)。该书以朱丹溪再传弟子刘纯所著《医经小学》为蓝本,包括历代医家传略、保养、运气、经络、脏腑、诊断、针灸、本草、外感内伤以及内外妇儿各科疾病证治,内容言简意赅、简明实用,集明代之前医学之大成。首创心有“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两大生理功能以及“脏腑别通”等新观点,扩大了后世的临证思路。首倡“异穴补泻”,擅用“上补下泻”针法治疗诸科疾病,尤善治疗五官疾病,历代医家多有私淑,推崇备至。其中正文以歌赋形式写成,另加注文阐释说明,琅琅上口,易记易诵。书成刊行后流传甚广,远传东南亚,备受国内外医家推崇。朝鲜经典医著《东医宝鉴》大量援引本书内容,日本曾掀起持续近百年的“《医学入门》热”。誉之“天下医之魁手”,获赠“医林状元”头衔,是我国历史上获得“状元”荣誉称号的第一位医生。万历年间以秘方治愈开封时疫,挽救了无数患者的性命。创制“十全丹”,是现存最早记载应用砷剂治疗梅毒的制剂。所撰《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是我国现存最早以“推拿”命名的小儿推拿专著。所撰《万病回春》注重脾肾,创立衰老学说和保元思想,创研了多种老年病的治法及抗衰老方药。撰有《万病回春》《寿世保元》,另撰有《种杏仙方》《鲁府禁方》《济世全书》《云林神彀》《秘授眼科百效全书》《复明眼方外科神验全书》等20余种医籍。其著作多为综合性临证医书,对疾病的认识深刻细致,治法丰富实用,可有效指导临床实践,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尤其对日本江户时代汉方医学有重大影响,多部著作在日本刊刻发行,《万病回春》被日本后世派奉为经典,是医家常用常读的医籍。32 李梴李梴(约明嘉靖至万历年间),字健斋,江西
文章来源:《江西煤炭科技》 网址: http://www.jxmtkj.cn/qikandaodu/2020/1011/445.html
上一篇:旴江55位医药历史名人传略(续三)<sup>*</sup
下一篇:江西药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sup>*</s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