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封面
旴江55位医药名人传略(续一)<sup>*</sup>(3)
21 姚宜仲
姚宜仲(约元代初中期),江西南城县人。医学家。医传三世,儒而善医,博考群书,医术益精,尤善诊脉。增补《断病提纲》,以求与钱闻礼《伤寒百问歌》有异曲同工之效;又辑补其父《脉诊指要》,增加歌诀,列27种脉,分述脉象、脉位等内容,见解独到。理学家吴澄特为之作序:“俗间误以《脉诀机要》为《脉经》,而王氏《脉经》观者或鲜。盱江姚宜仲三世医,周秋阳、周嘉会,儒流之最也,丞称其善脉,其进于工巧可知。增补《断病提纲》,殆与钱闻礼《伤寒百问歌》同功。《诊脉》一编,父经子诀者也。为医而于医之书、医之理,博考精究如此,岂俗医可同日语哉。”增补《断病提纲》《脉诊指要》,皆佚。
(接《江西中医药》2019年第3期)11 侯逢丙侯逢丙(1216―1290年),字唐卿,江西清江县(今江西樟树市)人,医药家。先世开封人,曾祖父侯显仁做过高邮县和兴化县知县,后因避战乱而逃至江西多地,最后定居清江(樟树)。逢丙幼孤,孝养寡母,博学强记,握笔成章,善书法、工吟咏。奉“达则为良相,不达则为良医”之训,研读岐黄,熟谙医药之道和经商之策。认为清江“扼江广之津要”,交通便利,为四方药材集散之地,药源广泛,于是开设“侯逢丙药店”,专事制药售药。侯氏刻意求精,精选道地药材,制炒遵《肘后》,讲求质量,注重功效,获得人们的赞誉。所制药材畅销东南各地,跃居全镇药材行号之首,本人亦成了清江药界的首户。侯氏豪爽慷慨,尚义好施,乐于助人。凡是贫苦百姓,无论远近亲疏,看病施药,不取分文,人称“侯善人”,前来求医求药者众多。理学家吴澄应其子侯登之请,为侯逢丙撰写了墓表,由此他的事迹才得以流传至今。12 黎民寿黎民寿(约南宋中晚期),字景仁号水月,一生好佛,人称“居士”,江西南城县人,医学家。初习儒业未能得志科第,因感伤民众之疾苦,故弃儒拜师从医,视民众之疾犹如己病,叹曰:“既未能得志科第以光世,则医亦济人也,与仕而济人者同”。广搜良方,救黎民于疾苦,虽求治者应接不暇,始终不怠不倦,治病多良效,患者争造其门。景定元年(1260年)撰成《简易方论》11卷、《决脉精要》1卷,并撰有《广成先生玉函经解》3卷,皆流传日本。另撰有《断病提纲》《辑方》,今佚。理学家吴澄曾赞曰:“盱江名医黎民寿,著论《辑方》,至今盛行于世……何盱江独多工巧医欤!”刘伯骥《中国医学史》云:“《简易方论》明出其方,明著其法,昭白洞察,刊于示人,明曰‘简易’”。13 席弘席弘(约南宋中晚期),一作席横,一作席宏,字弘远或宏远,号梓桑君,江西临川县人,医学家。出生于医学世家,先世为宋廷明堂医官。席氏针灸精妙,善治内、外、妇、儿、五官、骨伤等科急重症,辨穴施针,捻转补泻,有立竿见影起死回生之效。席氏以针灸薪火相传至明代已经有12代,据《神应经》记载:席氏医学传至第10代孙席天章时,由家传变为师传;席天章不仅内传儿子并且外传于徒弟陈会,陈会又授徒24人,门徒涉及国内多地,迄清末仍有后裔席瑾传承家学,形成了门徒遍及全国的席弘针灸学派。这是我国历史上传承最久远及影响地区最广泛的针灸派系。席弘门徒根据席弘学术思想而补辑或编写成的针灸歌赋《席弘赋》,得到后世《神应经》《针灸聚英》《针灸大全》《针灸大成》《重楼玉钥》等著作传承。徐凤《针灸大全》有赞:“学者潜心宜熟读,席弘治病最高明。”所撰《席横家针灸书》,今佚。14 李駉李駉(约南宋中晚期),字子野,号晞范子,江西临川县人,一说崇仁人,医学家,儒而善医。因见古医书文字深奥,庸医妄用药饵,误害性命,于是专事医学,研探《难经》《脉经》等医经,详加注释。咸淳五年(1269年)撰成《黄帝八十一难经纂图句解》7卷,存世。李氏因感当时流传的《难经》注本浅陋多错,不足以观读,致使奥旨暗而不彰,医者莫能资其说以施世。于是根据古贤遗训,加之自己的研究所得,提取《难经》大法,结合《素问》有关内容,绘图38幅,以发明阐释脏腑、阴阳、营卫、三焦、脉象、经络、腧穴之旨义,对《难经》的主体内容分7卷进行“随句笺解,义不容舛”,做到一句一解,以发皇经义,“言言有训,字字有释”。这种注解方法对于初学者尤为适用,是现存《难经》较早的注本,其文献学价值十分重要。15 董起潜董起潜(约宋末元初),江西乐安县人,医学家。宋儒生,宋亡后,弃儒从医,以解民众疾苦。医术精湛,名播四方,能究脉之精微,察病之原本,能言将发之疾,去已病于霍然。理学家吴澄誉其为“十全之医”。董氏曾治愈吴氏从孙之病,“(小儿)抱奇疾,医莫能疗,而更生于起潜只手”。至顺元年(1330年)董氏访吴澄,观其气色,预言吴氏次年夏秋之间必发重病,建议吴氏服药于未发之前,吴氏疑惑未服。来年之夏病果发,似疟非疟,日轻夜重,医莫能辨,董氏逐次给吴氏用桂枝加附子汤温散其表,四桂散加姜桂暖其下部,治中汤加附子温其中焦,参苏饮益气调理等,“凡四易药”,立愈。吴澄撰《赠董起潜序》慨曰:“倘天下之医人人如起潜,天下之病人人遇起潜,则可以保身,可以尽年,而举世无枉夭之患,良医之功,其博济于民,视良相奚异!”16 杜清碧杜清碧(1276―1350年),名杜本,字伯原,清江(今江西樟树市)人,理学家,医学家。杜氏清静寡欲,淡于进取,博学善文,以儒通医。曾诏任翰林院特制奉议大夫兼国史馆编修,几度辞官不就,本“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之志,行医乡里,忙于著述,传播理学及医学,撰有《舌镜》1卷(已轶)和《敖氏伤寒金镜录》1卷(今存)。《敖氏伤寒金镜录》(1341年)为诊断学著作,是在前人敖继翁的《金镜录》基础上增订而成,将原书12舌苔图增为36图,绘图形象,直观清晰,验舌求因,辨舌施治。书中每图之后,皆附有其所主证候、治法和方药,或辨明类似证的轻重缓急、寒热虚实,以“辨舌用药”辨治广义伤寒,而且对于杂症、内伤病,亦可于此类推辨治。此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舌诊专著,图文并茂,便于辨识,对后世影响较大,被《薛氏医案十种》《医林指月》《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遵生集要》等后世医籍所收录。17 严寿逸严寿逸(约元代初期),字仁安,江西南城县人,医学家。精研岐黄术,曾任建昌路(今江西南城县)及天临路(今湖南长沙市)医学教授,医术精湛,精于察脉辨治。临证治疾,应手奏效,从其学者众。曾游京师大都,以医名京都。撰《医说》4卷,已佚。理学家吴澄特为之作序,赞曰:“医学教授严寿逸,亦盱江人,用药去疾,随试辄效。何盱江独多工巧之医欤?观所述原脉、原证、原病、原治四篇,亦可见其技之大概矣。”“上祖东汉张仲景,下宗金元名医刘守真、张子和等,医术大进,京师之人,无贵贱贫富,闻君名者,凡有疾无不迎候,举药辄效”。18 范叔清范叔清(约元代初中期),江西临川县人。喉科医家。儒而善医,私淑葛洪及同里先贤席弘、陈自明,以咽喉口齿科知名,擅治咽喉口齿疾病,善治喉风、喉喑,是我国有史籍记载的第一位喉科医家,亦为旴江喉科流派的主要创始人。“南丰危亦林,得其传授,后成名医”。危亦林总结范氏和前人经验及家学,撰成我国最早的喉科专卷《世医得效方·卷第十七·口齿兼咽喉科》,提出“秘传咽喉科一十八种喉风证”新说,发前人所未发,开咽喉病症以风命名之先河。范氏喉科经验流传后世,迄清末范氏仍有后裔范才传承家学。19 危亦林危亦林(1277―1347年),字达斋,江西南丰县人,医学家,江西古代十大名医之一。出生世医之家,高祖危云仙精大方脉,伯祖危子美通妇科、骨伤科,祖父危碧崖精儿科,伯父熙戴长眼科并疗瘵疾。自幼好学,博极群书,既传承家学,又从本州的江东山习疮肿科及临川的范叔清习咽喉口齿科,通晓诸科,于眼、喉及骨科最为擅长,官至南丰州医学教授。以十三科为类分,历时十载著成《世医得效方》,以“依按古方,参以家传”编篡,内容包括临床诸科231种疾病,载方3300余首,创制了许多名方,如玉屏风散风靡至今。该书于眼、喉、正骨科论述尤精,在眼科方面,首绘眼八廓图,系统阐述了眼的五轮八廓疾病的辨治施治;在喉科方面,撰成我国最早的喉科专卷《世医得效方·卷第十七·口齿兼咽喉科》,提出“秘传咽喉科一十八种喉风证”新说,创导咽喉口腔的局部针刺(喉针)、吹药(喉药)、小竹管吹药(喉枪)特色治疗,反映了其针药结合、内外兼治的临证独特风格,至今对临床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骨伤科方面,首次描述脊椎骨折并发明悬吊法进行整复,开历史先河;有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全身麻醉的记载,首创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椎骨折更是珍贵,代表了金元时期中国骨伤科的发展水平,为我国骨伤科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是我国第一位正骨学和喉科学家。20 沙图穆苏沙图穆苏(约元代初中期)一作萨里弥实,字谦斋,号竹堂,蒙古族,生平及里居未详,医药学家。精医术,元至治及泰定时(1321―1328年)以御史出任建昌路(今江西南城县)太守。任建昌太守期间,亲掌医药和制定医药制度,深入民间,查考历代名家方书,搜集建昌一带民间验方,于泰定元年(1323年)编篡《瑞竹堂经验方》15卷,列临床诸科15门,载方340余首,选方精要,处方醇正,切合临床。首创八珍散和夜光丸(石斛夜光丸),疗效卓著,沿用至今;并且研创和制定了膏、丹、丸、散等制备技术及规范,以及研创出独特的炒、炙、煨、煅、炆、淬、霜、曲、芽等中药炮制13法,逐渐完善了旴江药材炮制技术体系,形成了旴江建昌帮制药的独特风格,为后世所遵从,沿袭至今,已远传东南亚诸国。理学家吴澄曾为《瑞竹堂经验方》作序赞曰:“旴江郡侯(沙图穆苏)……犹注意于医药方书之事,每思究病之所由起,审药之所宜用……遇有得必谨藏之,遇有疾必谨试之,屡试屡验,积久弥富。”21 姚宜仲姚宜仲(约元代初中期),江西南城县人。医学家。医传三世,儒而善医,博考群书,医术益精,尤善诊脉。增补《断病提纲》,以求与钱闻礼《伤寒百问歌》有异曲同工之效;又辑补其父《脉诊指要》,增加歌诀,列27种脉,分述脉象、脉位等内容,见解独到。理学家吴澄特为之作序:“俗间误以《脉诀机要》为《脉经》,而王氏《脉经》观者或鲜。盱江姚宜仲三世医,周秋阳、周嘉会,儒流之最也,丞称其善脉,其进于工巧可知。增补《断病提纲》,殆与钱闻礼《伤寒百问歌》同功。《诊脉》一编,父经子诀者也。为医而于医之书、医之理,博考精究如此,岂俗医可同日语哉。”增补《断病提纲》《脉诊指要》,皆佚。
文章来源:《江西煤炭科技》 网址: http://www.jxmtkj.cn/qikandaodu/2020/1011/447.html
上一篇:江西药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sup>*</sup>
下一篇:越陈悦香阅价值(酒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