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封面
中国中部地区1 127例口腔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2)
<4 mm.. ≥4 mm..91.996(1.168,3.411)
表2预后因素与口腔癌患者的总体生存期多因素分析变量比较组参照组BSEWaldPHR(95%CI)年龄/岁30~3940~4950~5960~6970~79≥80<(0.023,1.344)0.092(0.009,0.916)9.753(1.760,54.057)4.293(0.516,35.711)7.407(1.123,48.864)8.581(1.762,41.775)T 分期(0.020,1457.157)4.533(1.086,18.928)5.154(1.172,22.671)N 分期(0.510,6.591)3.598(1.088,11.901)3.950(1.150,13.571)浸润深度/mm≥4<(1.214, 29.246)血管/神经受侵有无(1.550,53.625)
2.3口腔癌患者的总体生存期情况对1 127例口腔癌患者共随访105 245.06人月,通过寿命表法分析随访资料,结果显示该组口腔癌术后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7%、75%、55%、34%,根据Kaplan-Meier得出所有患者平均中位生存时间为87.186月,平均生存时间(89.)月。
3讨 论
口腔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头颈部肿瘤的第2位[1,7-8]。发生口腔癌的风险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大多数病例发生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大约6%的口腔癌发生在45岁以下的年轻人身上,虽然以手术切除为主的治疗对口腔癌原发灶的控制率有了显著提高,但是其5年生存率仍为50%~ 55%[3]。近20年来,虽然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口腔癌患者的生存质量,但5年生存率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4]。 在国内,联合有关治疗状况、病理分期、口腔卫生状况等多个因素与口腔癌生存的大样本随访研究较少。因此,笔者针对中国中部的江西地区开展针对性预后因素调查,对提高本地区口腔癌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有重大意义。
3.1口腔癌患者一般情况(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与预后的关系患者年龄一直是影响口腔癌患者存活率的重要因素。我们的研究显示:相对于年龄≥80岁的口腔癌患者,<30、30~39、40~49、50~59、60~69、70~79患者死亡的风险明显增加,其死亡风险及95%CI分别为0、0.125(0.026,0.589)、0.535(0.225,1.273)、0.384(0.132,1.115)、0.411(0.148,1.145)、1.107(0.477,2.568)。提示随着年龄的增加,年长患者发生死亡的风险逐渐增加,并且无论是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它们之间是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调查报告认为[9],口腔癌的发生与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有关,大多发生在社会底层人群和低收入者。Warnakulasuriya S[10]纳入了41项研究,其中符合标准的患者有15 344例和33 852例对照。与高SES(socioeconomic status)的患者相比,受教育程度低的患者合并口腔癌的风险较高,为1.85倍(95%CI:1.60~2.15);低收入人群合并发生口腔癌的风险为2.41倍(95%CI:1.59~3.65)。因此认为低SES相关的因素增加患口腔癌风险。Giraldi L[11]对5项进入临床研究中的4 759例HNC患者进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后认为低教育水平是OS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HR=2.54,95%CI:1.01~6.38)。本研究显示:相对于文盲,小学初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患者死亡风险明显下降,其死亡风险及95%CI分别为0.483(0.268,0.871)、0.383(0.181,0.813);对患者居住地的观察,发现患者的居住地(城市和农村)对预后无明显影响(P=0.107)。文化程度高有好的预后,不同文化程度对待疾病的理解和心态不同,患者的依从性也不同,可能会导致不同的预后。居住地对预后无明显影响,可能跟中国目前高度发达的交通有关。
3.2口腔癌患者口腔状况(是否每日刷牙,牙周炎或牙髓炎,是否有假牙,定期口腔检查等)与预后的关系口腔癌原发于口腔黏膜,长期受口腔内各种细菌的污染,口腔肿瘤表面往往沉积较多致病微生物,口腔卫生差,容易引起术后炎症,刺激炎症信号通路,在肿瘤进展过程中发挥癌症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进而影响肿瘤的预后生存情况。Nagao T等[12]认为这些口腔病变与口腔环境,包括清洁度、酸碱度、有氧情况等互为因果关系。本研究显示:口腔状况与口腔癌的预后密切相关,口腔卫生差导致牙周炎或牙髓炎时可增加口腔癌的死亡风险,其风险比及95%CI为2.460(1.441,4.200);假牙可增加口腔癌的死亡风险,其风险比及95%CI为2.460(1.441,4.200);定期口腔检查可减少口腔癌的死亡风险,其风险比及95%CI为0.527(0.311,0.893);每天刷牙可减少口腔癌的死亡风险,其风险比及95%CI为0.488(0.2388,0.828)。研究结果提示:坚持每天刷牙,改善口腔卫生,定期口腔检查,清除假牙等因素有利于改善口腔癌患者的预后。
3.3口腔癌患者原发部位,浸润深度,T分期,N分期与预后的关系由于不同的原发部位,淋巴结转移率不同,导致预后不同。Brown JS[13]回顾性分析了508例口腔癌患者,发现硬腭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和复发率明显高于口腔其他部位肿瘤,生存率也明显下降。本研究显示:不同的原发灶部位与口腔癌患者的预后无关(P=0.694),可能与样本量不足有关。口腔癌浸润深度会影响预后。已有大量文献报道证实[14],肿瘤浸润深度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的相关性。在多因素分析中,肿瘤浸润深度是具有独立预后价值并与肿瘤大小相关联的指标,特别是当肿瘤局限于T1、T2期时,通过观察肿瘤浸润深度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Fukano H等[15]也认为浸润深度是口腔早期鳞状上皮癌最重要的预后因子。本研究显示:口腔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4 mm可增加口腔癌患者的死亡风险,其风险比及CI为1.996(1.168,3.411)。肿瘤对血管神经的侵犯一直被视为重要的病理因素。曾有学者将其作为病理分级的指标之一。Wu等[16]将171例早期舌癌患者根据是否存在神经、血管-淋巴管侵犯分为2组,发现组间颈淋巴结转移率(44.4%∶ 19.4%)存在显著差异,有神经、血管-淋巴管侵犯组颈部复发率更高,预后更差。本研究结果显示:有血管神经的侵犯可增加口腔癌患者的死亡风险,其风险比及其95%CI为2.211(1.270,3.848)。T分期基本代表肿瘤大小,一般认为肿瘤直径越大,越容易出现颈部淋巴结的转移,预后越差。本研究显示:随着T分期的增加,口腔的死亡风险逐渐增加,T4患者是T1患者死亡风险的5.154倍,95%CI置信区间为(1.172,22.671)。它们之间差异有意义(P=0.016)。临床很早就发现,口腔癌患者是否有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是单侧还是双侧,转移淋巴结的大小、数目、解剖水平,是否有淋巴结的包膜外浸润等指标是患者生存率相关的预后指标[17]。本研究显示,随着N分期的增加,口腔癌患者死亡风险逐渐增加,N3患者是N1患者死亡风险的3.95倍,95%CI置信区间为(1.150,13.571)。它们之间差异有意义(P=0.016)。
文章来源:《江西煤炭科技》 网址: http://www.jxmtkj.cn/qikandaodu/2020/1029/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