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封面
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历史脉络与高水平推进的实(4)
对于科技自立自强的内涵,吕薇认为科技“自立”体现了“自主创新”的观点,即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安全、可控;“自强”目的是提升科技创新的质量,通过增强科技引领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创新,塑造国家发展新优势[20]。为什么要科技自立自强,一般学者都从产业链供应链角度、面临的严峻国际国内环境对科技发展的要求环境进行探讨。对于科技怎样自立自强,学者也从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创新动力、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如何高水平推进科技自立自强,迫使我们需要对当下科技界存在的问题有精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1.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是科技自立自强的保障
国家创新综合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体系的能力和运行效能。国家创新体系在上世纪80 年代由费里曼提出,20 世纪90 年代初期,我国学者开始研究。《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指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主要由创新主体、创新基础设施、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外界互动等要素组成,是以政府为主导、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我国目前的国家体系是在追赶发达国家过程中建立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逐步完善,难以满足新阶段建设科技强国的需求。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技术创新支撑服务体系四角相倚的创新体系,亟待从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科技发展需求出发,谋划和构建适宜科技强国建设的国家创新体系。现阶段依然存在创新主体功能定位不清、协同效能不高的情况,如何统筹发挥创新系统的各要素作用是摆在决策界和学界的一大难题。政府要处理好“越位”和“缺位”问题,切忌盲目跟风热点领域,应该慎重投入,避免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加快完善激励企业创新的制度环境是重中之重,深化科研机构法人制度改革,注重发挥国有企业的创新主动性,形成企业(包括国有、民营)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最大程度激发高校的科研育人作用,科研院所应清晰自己的功能定位,避免在研究领域和方向上造成低水平重复、同质化竞争和碎片化发展;各区域根据产业特色和基础,高效协同,建设符合区域实际和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注重完善符合科技创新发展规律的创新治理体系。
2.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三会”上的讲话指出,“要以国家实验室建设为抓手,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国家实验室应该成为攻坚克难、引领发展的战略科技力量,同其他各类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研发机构形成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协同创新新格局。”[21]随后颁布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出,“在有望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面向未来、统筹部署,布局建设一批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的国家实验室……打造体现国家意志、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引领发展的重要战略科技力量。”[22]这是“战略科技力量”的提法首次出现在政府文件中,也表明了国家实验室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引领。2017 年,党的十九大强调,“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23],这标志着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上升为党和国家的意志。
那究竟什么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白春礼[24]认为国家科研机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穆荣平[25]认为中科院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代表,两者都侧重于从什么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角度,没有突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到底是什么或者包含什么。尹高磊[26]认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载体是国家实验室和世界一流科研机构。赵刚[27]从人的角度出发认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包括战略科学家、科技骨干及科技辅助力量和配合力量。应该说,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注重的是国家层面的影响力,战略层面的考量,并且在创新驱动战略层面发挥较大的贡献,包括科研机构及其聚集的人才力量。在当下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过程中,首要应明确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国际重大创新工程的关系、与区域创新力量的优势短板互补关系、与普通高校、院所、企业等创新共同体之间的功能定位关系,推动科技治理方式方法向适应科技发展规律的范式转型,完善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资源配置方式。
文章来源:《江西煤炭科技》 网址: http://www.jxmtkj.cn/qikandaodu/2021/0722/1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