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封面
科技与艺术结合下的美术教育研究
科技教育——STEM教育,是有目的地学习应用知识、技能与经验,训练个体的工程性思维,培养勇于接受工程挑战,并主动学习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艺术教育——以美术、文学、音乐等为艺术手段和内容的审美教育活动,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培养个体的审美素养、鉴赏意识以及创造能力等。科学与艺术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两种有效方式,它们各有自己的特点与价值且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与基石。当代教育的目标是促进人的素质全面发展,培养一个具备优良综合素质能力的人才。因此,科技教育与艺术教育不应该是被分割的两种互不关联的领域,如果要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要求,则应同时具备科学素养与审美素养。学会以科学的思维思考问题和行动,以艺术的形式感受世界和创造未来,成为一个综合发展的人。
一、科技与艺术结合的意义
科技与艺术从古至今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科技的发展离不开艺术这个载体,艺术的存在无法独立于科学的规则之外。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门类所遵循的“黄金分割”定律,文学、科技创新之中所融入的音乐性和美感等,都说明了科技与艺术的关系。可以说科技与艺术在各自独立的同时也必然存在着结合。那么无论对科技还是艺术,需要的都是创新与创造,在彼此融合的意识和理论下,综合性思维的碰撞便潜移默化地给创新性思维提供了灵感源泉。在人才培养中若能利用两者结合的魅力,在基础教育这一阶段充分发挥科艺融合教育的作用,便能更好地培养个人早期的综合素质能力,以致受益一生。
二、科技教育与艺术教育结合的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台湾地区的台北艺术大学于1992年正式成立了科技艺术研究中心,专门从事艺术与科技结合的研究工作。大陆的科学教育发展良好,也有很多学校设立了科技馆,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科技活动的乐趣并参与其中动手操作和实验,这对学生的创造力与实践力是很有帮助的。但艺术教育却始终存在着被轻视的现象,虽然在中小学美术课堂中也有利用科艺活动的形式融入科普知识教育的尝试,但在现有的课程标准中,科学与艺术在目前的教育模式中依然存在着明显的学科分离现象。科学与艺术仍然被当作两种截然不同的独立的学科知识,以本体的教育形式被禁锢着。而在如今新科技时代的教育发展之下,已不再是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当今的新媒体技术融入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学中已成为新教育趋势。我们应该在科技时代的大背景下,充分发挥科技的魅力,融合艺术的形式,为当代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提供新鲜的血液。
(二)国外研究现状
由于美国已意识到国民的素质发展不单需要科学技术的教育,缺乏艺术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已称不上是真正的教育。因此,美国在1994年于国会上通过了《美国教育法》,该政策首次将艺术与数学、语言、历史、科学等学科并列纳入基础教育核心学科之中。欧美及日本等国家也早已将教育的重心转移到科技与艺术跨领域的人才培养。美国的科技馆是对公民进行科普教育的重要渠道,日本的科技馆也担负着培养未来科技人才的重任,宣传最前沿的科学技术任务。在日本的科技场馆里,展示着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观众不仅可以看到日本研制的最先进的机器人,还可以亲身体验和参与生命科学等前沿的科学实验活动。
综上所述,国内外的科技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融合主要是通过科技馆的综合活动进行实施,在科技活动的体验中感受到艺术形式的影响和魅力。其实在教育的本质上依然更倾向于科学教育的内容,而艺术教育则被作为一种辅助形式来进行倾向性教育。国内外的科技教育与艺术教育看来依然是存在着学科分离的现状,即便融合也存在着明显的侧重性教育,必然是倾向于哪种教育便忽略另一种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三、科技与艺术结合的途径
(一)艺术形式与科学理念的结合
艺术一般与科学密切联系,不只是因为艺术形式或活动依赖于某种特定的技术材料,例如历史上青铜器、雕塑、建筑以及服饰等艺术品,发展至当今社会,例如影视、现代艺术设计、电子技术艺术等,所有的艺术创造都离不开特定的科学技术材料,还有在艺术形式的创造过程中所不能违背的科学理念,例如黄金分割定律以及科技材料的物理特性等。科学以严谨的理性思维维持着艺术抽象的感性思维的合理性。因此,无论是单纯地实施科学教育还是艺术教育,两者在本源上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两种教育是隐性地同时存在着的。
文章来源:《江西煤炭科技》 网址: http://www.jxmtkj.cn/qikandaodu/2021/0722/1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