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封面
江西乐安:竹衣工艺巧让笋壳变废为宝
竹衣也叫竹壳、笋壳、竹笋壳,是竹笋的外层薄皮。乐安竹衣工艺是流传于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境内的一项传统技艺,以韧性良好的毛竹外壳为原料,通过剪裁、拼接形成各种栩栩如生的作品,颇为讲究气势、气韵和意境。2018年,这项工艺被列入乐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大展双翼的雄鹰,似乎下一刻便要冲向云霄;窈窕艳丽的孔雀,好似下一秒便要翩翩起舞;盘踞缠绕的巨龙,仿佛即将穿行在汹涌波涛之中……几截树根、一堆被忽视便会腐烂于山间的竹衣,在匠人的巧手中竟能脱胎换骨,变成一件件活灵活现的工艺品。那细密的羽毛、闪着光的鳞片绝非水墨可攀,这便是江西省乐安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竹衣工艺。
乐安竹衣工艺作品栩栩如生
乐安竹类资源丰富
乐安位于江西省中部腹地,总面积2412.59平方公里,东与崇仁县、宜黄县相交,西与永丰县、新干县相邻,南连宁都县,北靠丰城市。因地处山区,县境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山地占38%,低丘岗地占51%,高丘占11%,南部多山,北部以丘陵为主。
乐安作为毛竹生产大县,其境内毛竹资源十分丰富,这与当地多山的地理环境不无关系。如今,全县种植毛竹35万亩,立竹3920万株,竹笋年产量12.5万吨,是全国商品木竹基地县和江西省重点林业县。近年来,乐安县根据山区毛竹资源丰富这一特点,通过“政策活竹、科技兴竹、龙头强竹”,变毛竹资源优势为特色产业优势,使毛竹、竹笋成为绿色“聚宝盆”。
乐安县文化馆工作人员周文胜告诉,丰富的毛竹、竹笋资源为乐安竹衣工艺制品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材料。竹衣也叫竹壳、笋壳、竹笋壳,是竹笋破土而出时包在外面的壳,主要起保护作用。乐安匠人以韧性良好的毛竹外壳为原料,通过剪裁、拼接等方式,制成精美的工艺品。
竹衣工艺源于清代
随着竹子慢慢长大,竹衣会不断脱落。在大部分地区,人们都任由脱落的竹衣自然腐烂而化为肥料,但经过乐安匠人的巧手,这些竹衣会变成雄鹰的羽翼、卧龙的鳞片、仕女的罗裙……仿佛世间万物皆可由竹衣生成。
据了解,传统竹衣工艺源于清代,早在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乐安县鳌溪镇毛竹外壳就被用于制作风筝、画作等,其作品讲究气势、气韵和意境。55岁的陈亮是乐安竹衣工艺传承人,他自小就跟随父亲学习雕刻与绘画。因祖辈都是雕刻艺人,从小耳濡目染的他也身怀雕刻技艺。1982年初中毕业后,他便被乐安家具厂上海分工厂聘任为烙画师。在工作的同时,他自费在上海工艺美术学院进修了两年,这也为他后期对竹衣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竹衣工艺在乐安至少传承了四代。以前,人们在元宵节给小孩制作的金鱼灯,孩子们平时玩的风筝以及许多日常生活用品等,都是传承下来的最原始的竹衣工艺作品。如今,竹衣工艺品不再讲究实用性,而是侧重观赏性和收藏价值。”陈亮介绍道。竹衣工艺品按照表现内容与形式可以分为花鸟鱼虫、诗词歌赋、龙凤走兽、人物传说等,表达了人们的理想和愿望,寄托了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好向往。
制作中的乐安竹衣工艺画
历经30多道工序制成
据了解,竹衣工艺品的选材极为严格,必须是2.5米以上4米以下的毛竹竹衣,因为越接近地面,笋节就越短,竹衣也越短,这样就没有大面积的纵向感;而再往上,竹衣会变尖,面积也会变小,能够利用的地方也相应减少。此外,竹衣不能生掰,得等它自然脱落了才能用,否则太嫩,无法形成粗硬纤维,一经雕画便容易断裂。
为竹衣工艺品选材,就好比《红楼梦》里的一句话:“真真琐碎死人。”因此,当地甚至还有匠人专门雇请一位竹场老农,每天定时去竹林里搜寻掉落的竹衣。鳌溪镇下罗村村民袁启福便是这样一位竹场老农,在他的带领下,来到一片茂密的毛竹林。他告诉:“竹衣要干净,不能是‘躺'在地上好几天、被雨淋过的,因为这样的竹衣特别容易长霉点。”
据陈亮介绍:“搜集好竹衣后,经过清洗、去毛、蒸煮、杀菌、消毒、烘干、压平、整形等多重工序后,再根据竹衣的纹理进行搭配,经过定模型、剪片、绘型、雕刻、打磨、定型、上光、配底座等十多道复杂的工序,才能制作出各种古朴典雅、惟妙惟肖、具有较高观赏性和收藏价值的手工艺品。制作竹衣工艺品前后要经过30多道工序,是名副其实的‘慢工出细活'。”
文章来源:《江西煤炭科技》 网址: http://www.jxmtkj.cn/zonghexinwen/2021/0522/1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