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封面
高中地理教材的微观分析 ——以人教版“能源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进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要求地理教育者要深入研究、分析教材,将核心素养融入每节课的教学中。而教材的分析主要分为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宏观分析是对教材外部环境和整体的结构、功能的分析;与之相对的微观分析是对教材的各个组成部分(章、节、课时)的特点、结构和功能的分析[1]。本文以人教版必修三中的“能源资源的开发”一节为例,从教材的作用、知识结构、内外部联系、能力构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表述结构六个方面对教材进行微观层面的分析。
一、教材的作用
该节通过对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学习,让学生对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环保等知识有所了解;意识到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也可以让学生回忆必修二中所学的“工业的区位选择”内容;学生能借助所学内容分析其他区域能源资源的利用和环保问题,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所以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学习方法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2]。
二、教材的知识结构
教材知识结构的分析主要是按照知识点的逻辑关系将其绘制成一幅知识网络图,使知识内容直观化、形象化、网络化[3]。对教材进行知识结构的分析,有助于教师把握知识脉络,了解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认清教材的整体功能,为正确处理教材内容提供依据,便于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对本节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分析如图1所示。
图1“能源资源的开发”知识结构分析图
三、教材的内外部联系
(一)教材的内部联系
教材的内部联系主要是指各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即在认知过程中的联系,一般包括主从、并列、递进、因果、层次关系。通过对各知识点内部及其之间逻辑联系的分析,有助于教师和学生理清教材的内部结构[4],便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图2为本节教材的内部联系分析结构图。
图2“能源资源的开发”内部联系分析结构图
(二)教材的外部联系
教材的外部联系是指与本节(章、课时)中各教学因子有联系的其他章节知识、其他学科知识以及生产、生活知识,这些外部知识与本部分教材内容的关系是横向关系[5]。这部分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发展地理实践力,有利于让教师把地理核心素养渗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教材的外部联系主要分为与学科内的联系,与学科间的联系,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1.学科内的联系
本节内容与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相联系,学生在初中接触了自然资源的基本知识后,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有了一定的基础,有助于教师教学的顺利开展;本节还与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相联系,必修二的学习让学生对工业地域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传统工业与新兴工业的对比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全面地分析山西煤炭工业的发展方向,对治理山西煤炭开发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提出建设性意见。
2.学科间的联系
学生在了解煤炭形成的基础上可以更有效地理解这类资源的分布,山西省在煤炭开采利用过程中,为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将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要处理好“三废”污染,学习这部分内容时,经常会渗透一些化学、生物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能源综合利用的原理和污染物处理的方法,让学生从根本上掌握这部分内容。
3.生产、生活的联系
首先,煤炭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能源之一,它的出现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不断地为人类日常生活服务;其次,山西省在开发利用煤炭的过程中需要完善该地区的基础设施,便于煤炭的开采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了该区域工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最后,煤炭的输出加强了区域间的联系,解决了资源短缺地区的发展困境,将山西省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总体上促进了各地区的发展。
四、教材的能力构成
地理教材的地理能力主要由认知能力和核心能力构成,认知能力包括地理感知能力、地理记忆能力、地理阅读能力、地图运用能力,核心能力包括提出地理问题能力、解决地理问题能力。学生在不断发展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开发核心能力,将核心能力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通过地理能力的培养,学生养成综合思考问题、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具体如表1所示。
文章来源:《江西煤炭科技》 网址: http://www.jxmtkj.cn/qikandaodu/2021/0119/532.html
上一篇:你是不是对“煤”“碳”有什么误解?
下一篇:《中国煤炭》杂志防诈骗声明与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