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封面
农林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以江西(2)
2.3 机遇分析
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给农林院校发展提供了机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就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九大报告还着重强调了“健康中国”的概念,为中国的康养产业发展描绘了具体的蓝图。发展农村休闲产业可以缓解城市土地供需矛盾、空间扩张局限和土地成本高企的问题;可以充分利用乡村现有的自然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将康养产业和农村三产有机结合,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村康养产业基地;还可以促进农业的转型升级和产业整合,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增加农民的再就业和提高农民的收入。[5]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近年来迅速崛起的新兴产业和新业态,在实现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农林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将以其独特的农业优势,成为培养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专业人才的主力军。
2.4 挑战分析——行业竞争更加激烈
根据前述的统计数据,旅游管理专业应该是各高校开设率最高的专业之一,近年来开办学校呈现增加趋势。培养的层次涵盖研究生、本科、高职专科和中职等不同层次,其中本科层次处在一个承上启下的位置,到研究生层次招生人数急剧缩减,很多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无法通过考研继续深造,不得不与高职专科甚至和中职生同台竞争。此外,很多非农林院校也转向乡村振兴战略,纷纷从事涉农研究,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林院校若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特色资源,农林院校旅游管理本科生面临的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
3 农林院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机制
3.1 科学制定具有农林特色的培养方案
高等农林院校应科学构建突出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特色的课程体系。高等农林院校在凸显特色方面,要发挥林业和乡村学的优势,建设以林业、乡村学和旅游学融合发展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培养外向型、复合型和应用型的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应该要求学生具有旅游、林业、生态、地理和乡村科学方面的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要能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能够在森林公园、森林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农村旅游景点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专业工作。高等农林院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特色课程可以由以下两部分组成:(1)旅游生态学、森林保护学、观赏植物学、自然保护区与森林公园管理、园林概论等;(2)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休闲与游憩学、民俗学、民宿管理、乡村康乐养生管理等。此外,可以结合所属学院的优势开设相应的特色课程。
表2 江西省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建设现状?
江西农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依托于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设置,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每年招收两个班级本科学生约90人,其中一个班级与江西省婺源茶叶学校合作办学开设旅游管理(茶文化与休闲旅游方向)。在课程设置中突出农林特色,开设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旅游生态学、康乐养生管理、园林概论、茶文化通论、茶艺理论与表演、茶叶养生与健康、评茶与品茶等特色课程,同时依托国土学院土地管理、地理信息技术等专业开设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制图、旅游信息系统等操作课程,并配备了大量的实习机会,实习的地点有休闲农业示范区、林场、农场等。在整个的专业教学中,从课程设置、专业实习,本专业都侧重与学校的优势学科相结合,与江西的生态旅游、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建设的主题相结合,努力培养农林特色的高素质应用型旅游人才。
3.2 强化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一是培养学生“爱农”、“学农”的意识,强化其专业认同感。近年来,国家不断增加对农业的支持,作为农林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完全可以在乡村振兴发展中“有所作为”,其所学专业可以与农业相结合,如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业园区规划等领域都是其施展才华的“舞台”。[6]可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团体活动、社会实践、校友资源开发、校企合作,共同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二是重点培养调剂生的专业认同感,引导他们实现旅游专业与自身兴趣的结合。对于调剂生来说,他们对旅游专业可能没有原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有效地整合专业学习和自身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从其他视角更深入更全面地看待旅游专业问题,在发展自己爱好的同时,在专业学习和未来就业方面建立独特的竞争优势。
文章来源:《江西煤炭科技》 网址: http://www.jxmtkj.cn/qikandaodu/2021/0302/639.html
上一篇:江西三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思考
下一篇:越陈悦香阅价值酒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