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封面
浅析江西省沥青路面建设发展现状与问题
摘 要:从二十一世纪开始,江西省内企业开始探索性和尝试性应用一些沥青路面新技术,然而,由于起步晚、实力不足等原因导致这些新技术并未大面积推广和应用。与此同时,现有沥青路面因服役时间长、等级低、施工和管理、交通等原因,而出现了一系列病害。因而分析并提出针对这些病害的措施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
关键词:江西;沥青路面;新技术;病害
中图分类号:U416.21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9-7716(2018)05-0084-02
DOI:10./
收稿日期:2018-01-25
作者简介:颜佩君(1965—),男,上海人,工程师,从事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0 引言
近年来,江西省道路建设事业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既有量的突破,又有质的变化。在建设数量方面,全省路网密度高、辐射范围广,所有乡镇和行政村都实现通车;质变则体现在道路铺装形式、施工质量和水平、技术先进程度等方面的进步。本文以沥青路面为载体,简要介绍、分析和探讨全省沥青路面建设发展、新技术应用存在的不足,以及路面病害等情况,并针对这两方面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为推动江西省沥青路面建设事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参考。
1 沥青路面建设发展现状概述
自从上世纪70年代江西省开始人工烧制柏油铺筑路面以来,经过三四十年的发展,省内道路的路面形式已由水泥路面占主导转变为沥青路面比例较高的局面,沥青路面已成为全省公路和市政道路的主要铺装形式。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全省沥青路面建设开始逐步取得突破性发展,以SM A、OGFC为高等级代表,以彩色为功能性代表,以温拌、胶粉为环保型代表的各类沥青路面新技术形式被探索性应用。在此期间还制订和颁布了多项地方标准,具体情况见表1所列。
表1 二十一世纪初期江西省有关沥青路面的技术突破事件一览表[1-4]时间/年 突破事件2000 105国道信丰境内段铺筑了江西省首条SM A路面试验路段2008事件1:首开江西先河,在宜春市袁山公园游步道水泥路面上盖上了一层长3.5 km的彩色沥青路面事件2:江西武吉高速公路九岭山隧道在沥青面层摊铺时,使用了温拌沥青混合料,这是江西道路施工中首次成功应用沥青温拌技术2010颁布了江西省地方标准《沥青路面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规范》(DB36/T573-2010)、《江西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试行)》(DB36\T577-2010)、《温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B36/T605-011)、《江西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DB36/T576-2010)2013事件1:审定并通过了江西省地方标准《废轮胎橡胶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事件2:作为中国交通运输部科技示范专项工程,在永武高速公路铺设了22 km排水降噪沥青路面
2 沥青路面新技术应用不理想问题分析
经济与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极大程度地加快了江西省交通和公路建设的步伐。然而经调研发现:全省并未大范围和大规模地推广与应用表1所列的相关技术。而仍然是以某个点或若干点的形式应用,全省的大部分地区,如九江市,至今尚未应用诸如彩色、温拌等技术。目前这些技术的应用仅仅停留在探索性和试验性阶段。造成这些技术推广和应用不理想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两个方面。
2.1 起步较晚
相比国内沥青路面技术成熟地区,如北京、上海等地,江西省对这些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起步晚,如彩色、排水、SM A、温拌等沥青路面技术还处于探索和初步应用阶段。
2.2 实力不足
经调研那些已在江西省试验性或探索性应用的沥青路面新技术工程,不难发现鲜有省内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独立完成这些技术的工程应用。而往往须要与省外单位合作,或是全部由外地单位承建。总之,自主研究与应用这些技术的能力和经验不足。
3 现有沥青路面病害严重问题分析
江西省内已大规模应用的沥青路面,由于路面等级低、耐久性较差、服役时间长、车载和车流量激增、工程质量施工与管理不当等原因,出现了大面积不同程度的病害,如坑槽、松散、裂缝、车辙、翻浆、拥包、搓板、麻面等(见图1),严重影响沥青路面的服役效果和安全[5、6],造成这些病害的根本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图1 沥青路面典型病害之实景
文章来源:《江西煤炭科技》 网址: http://www.jxmtkj.cn/qikandaodu/2021/0421/1114.html
上一篇:扫雷遇惊雷
下一篇:基于江西道路条件的废旧轮胎橡胶沥青路面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