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封面
安全高效煤矿建设多题待解
"我们现有3座年产能力2000万吨的特大型露天矿,4座现代化高产高效井工矿。露天矿穿爆、采装、运输、排土各环节机械化程度均为100%,露天采出率97%。井工矿掘进、采煤环节的机械化程度也达到100%,采出率85%。2018、2019年连续实现安全生产'零死亡'。"这是近日在安全高效煤矿建设工作推进(视频)会上,中煤平朔集团总经理刘峰亮出的成绩单,"安全高效"成为推进会上的关键词。
安全高效煤矿建设是煤炭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截至2018年底,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评选出901处安全高效煤矿,目前新一轮评选正在进行。而在推进过程中,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部分生产技术发展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集中暴露,亟待引起高度重视。
代表我国煤矿先进生产力的水平
记者了解到,安全高效煤矿的考核包括安全生产、机械化程度、综合单产、原煤工效、生态环保等多项指标,代表着我国煤矿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统计显示,上一轮评定的安全高效煤矿年产量占全国总量的56.42%,利润总额占比达到78.36%。
"2019年,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降至0.083,901处安全高效煤矿的百万吨死亡率为0.0015,其中898处实现安全生产'零死亡',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些矿井平均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99.9%,其中68%实现'一矿一井一区一面'的机械化生产模式。特别是544处特级安全高效煤矿,有力提升整个行业的生产水平。"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孙守仁称,以神东补连塔矿为例,原煤工效可达170吨/工,是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产能国家的1.5-2倍。
在自身提质增效的同时,这些矿井还带动技术装备、智能化建设、绿色开采等行业进步。孙守仁表示,这些安全高效煤矿涉及1134个采煤队,其中有1042个队采用全套国产设备,仅1个队伍采用全套进口设备,大大促进煤炭新技术、新装备的进步及国产化水平。"这些煤矿也是智能化建设的试验田,为此做了很多探索。"
代表矿井之一、平煤神马集团平宝公司副总经理刘庆军举例,现已打造的15-17-工作面就是河南省首家6.5米大采高智能化工作面,实现综采设备井下、地面远程一键启停控制等操作,采面三班生产人员由126人减至58人,为全省煤矿智能化建设提供借鉴。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突出
多位业内人士同时指出,尽管发展较快,目前达标数量占全国煤矿总量不到1/5,相对数量依然不多。随着生产布局不断优化,安全高效煤矿逐步向资源条件好、运输条件好、开采成本低的地区和企业集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越发突出。
孙守仁表示,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现有安全高效煤矿主要集中在晋、陕、蒙、豫、鲁、皖、冀,7省区的产量占80.86%、达标数量占91.8%。湖南、江西等赋存条件较差的省份达标数寥寥无几,另有9个产煤省份无达标煤矿。二是企业发展不平衡。国有煤矿达标数量占到七成以上,民营煤矿达标数量偏少、达标等级偏低。三是结构性不平衡。120万吨/年以上煤矿数量占达标矿井总数的64%、产量占89%,30万吨/年以下的小煤矿建设安全高效煤矿难度较大。
"像薄煤层开采就未引起足够重视。我国薄煤层储量约占全国保有储量的20%,年产量仅占全国产量的8%左右。在达标的1148个工作面中,薄煤层工作面占比为5.92%,产量只有1.1%。"孙守仁称。
上述现象背后存在技术支撑不足等问题。由于地质构造不同,不同煤矿情况各异,即便同一矿井的不同煤层质量也存在差异,实现"好煤出好、杂煤尽收"的关键是技术。目前,诸如深部开采、绿色开采、智能开采等技术依然"卡脖子"。
"随着产能不断扩大,部分矿井开采向大埋深、高瓦斯、高应力区域延伸,巷道采掘条件日趋复杂、支护难度越来越大,尤其是高地应力区、高瓦斯压力区的采掘工作面,掘进效率徘徊不前,采掘衔接日趋紧张,严重制约效率提升。"潞安矿业集团相关负责人万世文举例。
有专家进一步指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人才短缺问题制约发展。"煤炭行业科技创新体系不够完善,科技经费平均投入强度不足1%,高端技术人才匮乏,创新水平相对较低。"
朝安全高效矿区、集团方向发展
安全高效煤矿不能简单以安全好不好、效益优不优、工效高不高等标准来衡量,而要突破传统发展模式,不再粗放追求安全高效,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孙守仁看来,安全高效矿井应兼顾"三高",即单产单进水平高,劳动效率高,资源回收率高,同时实现安全状况好、劳动条件好、经济效益好、环境治理好。
文章来源:《江西煤炭科技》 网址: http://www.jxmtkj.cn/zonghexinwen/2020/0803/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