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封面
江西省湖口粑俗及相关方言现象(3)
粑者巴也,当时越人将祭祀时的供品直接呼作“巴”,就是模拟实物形状以表达敬畏之心。今天“粑”之形相各异,或长条或圆球或圆饼或方块,但最典型的莫过于上凸下平的圆形有馅团子,形如蘑菇盖儿。这是蛇盘曲之状,画蛇巧匠都以此形最为得手。在祭祖之时,湖口人会做各种各样的粑,但绝不会缺少以此形而做成的各类“包心粑(带馅儿的粑)”。蟒蛇盘曲式的圆状粑形,最早人们是出于崇拜之心,即充满对蛇祖的敬畏,类似刻木塑像之意;但随着民间文化风俗的不断演化,又渐渐引申出表达团圆而美好的心愿。
做粑之初衷原为祭祀,祭蛇也好祭祖也罢,为何不叫饼不叫糕而名粑?我们认为这与最初蟒蛇之名“巴“有关,是一种远古图腾崇拜的遗存。
江南之蛇崇拜遗迹,除了忌打“家蛇”,只在祭祀上留下粑俗。干宝讲述东越李寄斩蛇的故事,其用字是“餈”而非“粑”,沿用的还是《周礼》中名词术语。干宝籍贯是东晋新蔡,即江北河南新蔡人,不知江南称谓或鄙视方言俚语,“粑”字自然就不会出现在他的著作之中。然而,当是时越人就应该称之为“粑(巴)”,试看古越后裔迁入云贵一带今日粑俗盛况便可想而知了。“糯米糯,糍粑更糯。”糍粑是南方少数民族最高品级的糯米食品,每逢节日多做糯米粑粑,有时还染上颜色描上寓意吉祥的图画,然后馈送给尊贵的客人。粑粑就是汉族人的糍粑,他们把糯米制作的馈送给客人,而非糯米制作的粑粑就留给自己食用。
湖口人民没有直接以粑祭蛇,但将家蛇看作“祖人”,因此以粑享鬼既祭祖也祭蛇。在江西省湖口县,大凡节日都得祭祀,红白喜事都得祭祀;而凡祭祀不可无粑,如大年的麻糍粑、端午的小麦粑、中秋的炒米粑糯米粑、腊月的印粑豆粑、小年的柳秀米粑,即使那种史无前例的特殊困难时期也要做豆渣粑、糠粑以至于蕨棘粑。[12]由是观之,笔者认为粑始而与蛇崇拜蛇祭祀直接相关,发展至今才渐渐演化为一种纯粹的饮食文化。
传统文化尤其是民间风俗,代代相传,既有继承也有发展,甚至会发生变异。人们承袭文化习俗,都是不自觉的。因为承袭之不自觉而渐渐淡忘了文化之所以产生的初衷,久而久之,人们因袭的只是一种文化形式,很难道出个中文化内涵。湖口粑文化,大抵亦如此。
三、相关文化现象
1.“粑/巴”词缀化
“粑”就是“巴”的俗体,“巴”是“粑”的本字。
现在凡是像团子一样的球状物,各地都称作“巴”“巴儿”“巴巴”。湖口方言亦如此,大凡球状物或圆形物都叫“巴”“巴嘚巴儿”“巴巴嘚球状物”。这些“巴”类词,后来作为后缀缀于名词之后,形成大量的附加式名词。
“巴”后缀,如:
土巴 泥巴 茭巴(茭白) 梨巴(梨子) 下巴(下颔) 鸡巴(男性生殖器)
肩巴(肩头) 锤巴(锤子) 叉巴(叉) 刺肉巴(刺猬) 肉巴(肉乎乎的)
“巴嘚”后缀,如:
肉巴嘚(肉块) 煤巴嘚(煤球)饭巴嘚(饭团) 火巴嘚(火种)屎巴嘚(大便块) 糊巴嘚(粉团子)
粉巴嘚(薄煎饼) 豆巴嘚(大的煎饼) 蔸巴嘚(根部) 圆子巴嘚(粉团子) 球巴嘚(球状物) 桠巴嘚(松树球) 瘩巴嘚(疙瘩) 节巴嘚(竹节) 叉巴嘚(叉) 鬏巴嘚(髻鬟) 瘤巴嘚(肉瘤) 拳头巴嘚(拳头) 杵巴嘚(锤状物) 勼巴嘚(猥琐之物) 蒂巴嘚(蒂儿) 桩巴嘚(树根) 朗口巴嘚(上身赤裸) 鸡巴嘚(男性生殖器) 膝头巴嘚(膝盖)
辫巴嘚(辫子) 赤脚巴嘚(赤脚)
露卵巴嘚(下身赤裸) 绒巴嘚(棉球) 墩巴嘚(矮而圆之物) 银子巴嘚(银子) 金子巴嘚(金子) 末巴嘚(最小的孩子) 毛巴嘚(婴儿)癞巴嘚(癞子) 懦巴嘚(懦弱者)孬巴嘚(笨蛋) 浑巴嘚(笨蛋) 卡巴嘚(蠢蛋) 臭巴嘚(笨蛋)
除了第一行之外,“巴嘚”都念轻声,或指团状物,或指肉乎乎之物。最后八个词都指人,或为懵懂无知的小孩,或指怯懦怕事之人,或指愚蠢鲁莽之徒,或指形骸猥琐之人。“巴嘚”引申为人称后缀,除了指肉乎乎的小孩之外,绝大多数是贬义词,大致都指形状不佳神情呆滞言行笨拙者。
后缀“巴嘚”由此进一步引申,还可以用作性质形状类的形容词后缀,如“肉巴柔软或肉乎乎的”“短巴巴嘚短短的”“皱巴巴嘚皱皱的”“紧巴巴嘚生活拮据”“劲巴巴嘚干劲十足的”,甚至还可以指少量或约数的数量词后缀,如“隻巴嘚一两个”“根巴嘚一两根”“两巴嘚一二两”“块巴嘚一两块”“百巴嘚大约一百”“千巴嘚大约一千”“万巴嘚大约一万”。
文章来源:《江西煤炭科技》 网址: http://www.jxmtkj.cn/qikandaodu/2021/0215/591.html
上一篇:江西区域经济发展的文化因素研究
下一篇:泰州学派王艮“艮”字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