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封面
江西省湖口粑俗及相关方言现象(5)
(6)放/添加,如:⑥汤里冇把盐,已个淡汤这么淡,是没放盐吧。
(7)借,如:⑦你先把点钱的我用用起你先借点钱给我花花。
(8)派,如:⑧你屋里把人去跑一脚啥你家派个人去一下。
(9)嫁,如:⑨女内下把嘚人家去了女儿都嫁人了。
(10)腾,如:⑩你那个多位子,把点空嘚我侬站站你那么大的地盘,腾点空地让我站站。
(11)摆放,如:○11已些东西不晓得把嘚哪地去这些东西不知道摆到哪里去。
(12)整理,如:○12吃饭哪,快把桌子吃饭了,快点整理桌子。
(13)移动/挪开,如:○13你侬把凳把开些你把凳子移开点。
在湖口方言中,介词“把”的语义也将近十项。
(1)将,如:①你把其哄嘚哪地去了你把他骗到哪里去了。
(2)被②已个多东西嘚把其买了两日这么一点东西被他买了两天。
(3)用/拿,如:③她就是把块红布嘚遮嘚脸上她就是拿块红布遮住脸。
(4)给/往,如:④把那碗放点糖嘚,绿豆嘚不甜绿豆子不甜,给那碗再放点糖。
(5)从,如:⑤(把)一家叫一隻人出来,我些人也好商量些从一家叫来一个人,我们就好商量。
(6)对,如:⑥其侬把我隻眼中打了两三拳他对着我的眼睛打了两三拳。
(7)在,如:⑦我把柜嘚漆了个红漆嘚我在柜子上漆了一点红漆。
(8)管,如:⑧都佬嘚下把爹爹叫家家都昌人都管爷爷叫家家。
(9)使/让,如:⑨你后里不晓得把其侬哭得么样子去了后来你不知道使他哭成什么样字了。
其实,不仅湖口方言如此,在汉语其他方言中,“巴”常含有“把”的义项[2],如四川成都话和云南昭通话的“给予”、北京话的“用/拿”、新疆吐鲁番的“扔/挪”。
随着词义的演化,“巴”之“把”义演绎得过于庞杂,有必要与其他意义相区别:于是“把”义之“巴”就变读为[ma42]。这也就是说,根据前文有关湖口粑文化之分析,我们认为湖口方言“巴(把)”该念[pa42]而念了[ma42],该[ma42]其实就是“巴”之音变结果,而不是普通话中的“把”,或者说湖口方言的“把”是“巴”的另一个俗字。
“巴”由[pa42]而变读为[ma42],上文从语言禁忌上和从语音辨义上论证了音变的原因,事实从音理上也可以得到比较合理的解释。
[pa42]和[ma42]之声母,[p]和[m]属于同部位声母,而同部位的语音易于在口语中相混。在湖口方言中,“把”义之“巴”恰好要避免“巴蛇”之“巴”,于是就由[pa42]演变为同为双唇音声母的[ma42]。至于为什么变读为[ma42]而不是[bha42],笔者认为与发音便利省力有关。
在交际过程中,人们发音图便利省力的道理如同小孩子学说话。小孩子最初五音不全,只能发出一些张嘴可发的语音,如不送气塞音[p]/[t]/[k]、鼻边音[m]/[n]/[l]和舌面元音[a]/[i]/[?],尤其是双唇辅音和不圆唇前元音。从发音角度看,[bha42]的发音麻烦在既要送气还要振动声带,远没有发[ma42]方便省事,在汉语方言中有不少类似的[p/b][m]相混的例证[15]。
通过如上探究,笔者的基本观点归纳如下。
(1)“巴”是蟒蛇的古称,但不是蛇的统称,昔日长江两岸大抵都如此;例如今之巴山以及古之巴人,其名称来源大体都与巴蛇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2)为表敬畏之心,人们状其盘曲形而进行粑祭祀,不过粑祭祀之初衷而今不复存在。
(3)“把”字最初就是“巴”,“巴”引申出“把”义之后,因为语言禁忌而变读为[ma42],即[ma42]之本字为“巴”而记作“把”,或从音记俗字为“扌马”。
由此可见,江南粑俗源远流长,与之相关的粑文化现象亦丰富多彩。
湖口县位于东经106°12,北纬29°25,处赣鄂皖三省交接之地,实吴头楚尾之要津,历来是兵商必争之地。湖口县地处鄱阳湖与长江对接之口岸,即史载“彭蠡之口”,是典型的江南丘陵地貌。现今行政区划属九江市,西距九江30公里,南离南昌180公里。其北饮长江,与安徽宿松望江为邻;西怀鄱湖,与九江、庐山和星子一衣带水;东枕群山,与江西彭泽唇齿相依;南向平阔,与江西都昌鸡犬相闻。
湖口县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湖口方俗的与众不同。湖口之粑民俗悠久,种类繁多,形状各异,口感不一。由粑俗而引发出诸多特殊文化现象,例如,“巴”很少有同音字,而其中“巴”作“把”解时念作[ma42]。在湖口周边县市,该文化现象都比较普遍;根据相关文化考察,笔者认为,该现象是远古巫术的印迹,当为语言禁忌习俗。
文章来源:《江西煤炭科技》 网址: http://www.jxmtkj.cn/qikandaodu/2021/0215/591.html
上一篇:江西区域经济发展的文化因素研究
下一篇:泰州学派王艮“艮”字读音